文件管理 | 这里有1个「一次搭建、终生受用」的文件管理方案
作者/ howie和小能熊

0833A5E04954445CBD568C660B44727B.webp

问题是普遍的,答案肯定也是存在的。今天我想和你分享的,就是一个「一次搭建,终生受用」的电脑文件管理方案。

我的电脑文件管理系统非常简洁,分成三大部分:

7BC53877EC83473897060CEF1BCD0A48.webp

**第一部分,inbox文件中转站;**inbox是一套高效处理信息、战胜信息混杂的机制,我们将全部文件先放在inbox体系里中转,处理完转存到「主体文件库」中;

**第二部分,主体文件库。**我用唯一维度分类,分成工作、学习、生活和兴趣爱好四大类文件夹,以项目为单位建立单个文件夹,这种方法搭建主体文件库,将庞杂的文件整理分类;

**第三部分,归档库。**人生就是一个信息流,这些知识是一直在流动的。所以,当我「翻篇」的时候,例如我转行了之后,之前CPA学习的内容,之前做审计项目时的客户资料和工作笔记就都暂时用不到了,我就都会把它们全部归档。注意了,这里的归档绝非删除,以后想用这些资料还可以调取出来。 所以,我的做法很简单,一个专门的移动硬盘,专门用来归档资料。平时放在书桌上,极其偶尔需要的时候随取随用(其实好几年了,也没有用过一次)。

D6E0B5B710B540CFA48E2F3E7FF939CC.webp

文件夹虽然是线性排列的,但是背后的结构是非常简洁而清晰的。我用大纲整理之后,文件夹体系结构就会更加清晰了:

25C913E966194B3EAEA897898F166F3B.webp

展开之后,是这样的:

CA9E6A011D1540A28BAD1FE83A052C62.webp

用思维导图展示更加直观:

B90C6346FC3A48AEA51B2961AC185BE3.webp

文件夹体系的细节,大纲和思维导图的文件夹体系源文件,我会在文末用云盘分享给大家。

所以,我的笔记本电脑虽然配备了512GB的固态硬盘,但是:

l  我的「全部重要的工作资料」,都在一个文件夹中;

l  这个文件夹只有约40G体积;

l  我对这个重要文件用同步网盘进行了备份,跨设备同步;

079AAEC516A44805A409CF5FE1AB15F5.webp

同理,我们整个团队的文档,也用类似的方式搭建了一个文件管理系统,并且用坚果云进行数据备份、不同成员之间的权限控制、文件共享和文档协作。

至于电影、电子书、临时录课的大体积视频文件等资料,我不会放在云盘中备份:

  • 占用大量的云盘空间,也会影响云端同步效率,

  • 这些文件真的不重要。

所以,我都是单独用一个个专题文件夹在本地管理。对于应该归档的大体积文件,我用一块归档专用硬盘就搞定~

C58BA178DD8748398B6CC625B52B6D0A.webp

「一劳永逸」的背后,有四大原则。分别是:

1、Wikipedia唯一分类维度

2、杜威数字编码系统

3、小能熊文件命名规则

4、GTD信息处理流程

9BAD97E79AAC4112A96393688FEBE22C.webp

第一个原则,是正确的分类维度。好的知识库分类,需要做到8个字:

唯一维度,粗放分类。

E450BD0EFB6A4E4E87D7A02E950B45EC.webp

为什么要唯一维度呢?

开头提到的笔记本或文件夹分类混乱问题,就是因为多维度的引入而导致的。分类这件事情,只有贯穿着唯一维度,才能实现MECE原则。所谓「MECE」(Mutually Exclusive, Collectively Exhaustive),其实就是咨询圈子里基础的「不重复,不遗漏」这么一个原则,这个原则,是我们清晰思考的一个基本功。只有按唯一维度分类,做到MECE,分类才是有效的。

那么,选择哪个维度呢?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维度,才能够有效地解决笔记本分类问题?我的主体知识库,分成了工作、学习、生活和兴趣爱好。为什么呢?因为「人生就是一个信息流」,而我对自己的生命信息流进行梳理之后,我发现,就这四大部分,按照性质这个维度来划分。甚至我在自己的知识管理软件印象笔记中的笔记本体系,也是用同样的维度进行分类的:

3EE3BAE7C6AB46B583BE6BC7330A26B1.webp

后来,我在调查资料的时候发现,其实像Wikipedia这样一个对全人类知识,对过去几千年的知识进行收集加工整理,建立人类知识库的人类知识管理工程,它也是使用了按性质分类的维度。它基于知识的学科和性质分类,将全人类的知识整理成为一个虽然体量巨大、但是简洁高效的系统。

8346015991994A6B9499F454C6AF6B36.webp

通过按学科、按性质这个唯一维度分类,维基百科hold住了全人类的知识。所以,我相信,我们按性质对笔记本进行简单分类,分成工作学习生活兴趣爱好,建立一个简单但高效的笔记本体系,也能hold住我们全部的信息、一个人的全部知识。

对于我的文件夹体系来说,分类是这样的:

AB842CBABC9743E990C432CF784B836E.webp

376188BCEEA34535816CA23EBFCF761F.webp

单单有一个完善的笔记本体系还不够,你还需要清晰明确的命名规则。第二个原则,是好的数字编码系统。
杜威十进制分类法是由图书馆管理员杜威(Melvil Dewey)发明的,是一种适用于图书馆图书分类编号方法,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一起,被全球图书馆广泛运用。

9289722794C44BF0B63EB921E91AD839.webp

杜威的分类法影响如此深远,以至于dewey从名词变成了西方国家常用的一个动词,和「Uber」、「摩拜」成了一样,dewey从名词单词成为了分类这个动作的替代;

2DF4EE056B8240DD9F70BB212338620E.webp

杜威的分类方法,简单有效,既然连图书馆的知识都能hold住,对于个人文件管理就更没问题了。我采用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「十进制编号系统」,来给文件夹编号。

看一下杜威分类的实例,你就知道他是怎么编号的了。

647E37A7FC564E8598699569EC8D66C5.webp

在经典的杜威十进制编号里,从100、200一直到900,这是对全人类知识的分类整理。100是哲学,200是宗教,300是社会科学,400是语言,500是科学,一直到900历史。

1C5D797D334F424AABFD9E109C83D441.webp

在100哲学这个父类下面,划分为110、120一直到190这些子类,110是形而上学,120是认识论,子类110下面又分成很多孙类,例如111就是本体论,112是方法论,等等等。

BCC92558F4DB470E92E29BC99CC1EEA0.webp

4CBA5170C1764BEE951265295A2DACDE.webp

第三个原则,是文件命名规范。
基于简洁清晰的杜威数字编号机制,你可以建立一个笔记本和文件的规范命名规则,我称之为「小能熊文件命名规则」:
名称由三部分构成:数字编号,四大分类,具体名称;
数字编号是杜威十进制分类,
四大类是参考维基百科,按照性质把全部笔记本分为工作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,
最后的第三部分则是具体的笔记本或文件的名称。
以我自己的文件夹体系命名为例,从100到400,分别代表工作、学习、生活、兴趣爱好。1打头就是工作,2打头是学习,3打头是生活,4打头就是兴趣爱好。以100 工作为例,

24948938E3AE4E75B1F8FADC481CAFC9.webp

  • 100是父类;

  • 「110 知识管理」项目是子类;

  • 如果下面还有建立独立项目的需求,我可以通过110.1、110.2这种加小数点的方式,快速增加单独的项目文件夹,非常灵活,还不影响已有的分类和编号;

2打头的笔记体系里,210是读书,220是写作,这些都是子类。210读书子类下面,分成211、212……一直到216,这些都是孙类。

3B8AE2BCBB934B30A4DB9E784F01ED9A.webp

「212.1」本来是不存在的,但是,以我自己的实践为例,因为我的创业项目「小能熊学院」是给大家分享系统的学习方法论的,我在打造自己自己的系统性读书方法论之后,尤其是以课程产品化的形式向外推出时,我可以很方便新建独立项目文件夹。不需要影响已有的文件夹结构,只需要加一个小数点,建立一个编号为「212.1 - 读书OS」的文件夹就可以了。这种做法,你也可以参考。随着你个人的学习成长,你电脑中的文件夹体系也在自然生长。是不是很奇妙,哈哈

9995ECEB21154CF5A914612B8876DF9A.webp

第四个原则,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、推动学习闭环的信息处理流程。

除了按维基百科的唯一分类维度对主体文件库进行分类,我还引入了inbox文件夹和归档库,用GTD流程帮助你完成信息在文件管理系统中的流动。
GTD,也就是英文「Getting Things Done」的缩写,这是一套处理任务和信息的高效机制。「人生就是一个信息流」,信息在你的电脑和大脑中不断流动。用GTD流程来管理你的电脑文件,就会达到「流水不腐」的目的,信息流通畅,工作学习都轻松愉快。

9DEBFC93F24D4BE98C9759A61ED8C4CF.webp

保持信息流顺畅,有几点要注意的:

  • 桌面是inbox,只存放当前工作文档。要定期清空!最懒得一周一次。

  • 同理,默认的下载文件夹、电影文件夹,都是inbox,都是临时存放而已,要定期清空啊。

80A684174AE649DD88D046D93B0E7785.webp

以我目前为例。我的downloads文件夹,只有当前写文档时需要用的截图。因为:

  • 之前用的文件已经在完成后被转移到主体文件库中对应文件夹了;

  • 而这些截图文件,在这篇文章发出后\1天后\最迟1周内,也会被转移、删除;

AEEB2D03A66F45D9B8C105FAAC42753F.webp

电脑桌面也是如此。inbox就该有inbox的样子啊!

除了0打头的inbox体系,我还额外做了一个升级:010 工作台文件夹。

4B40DB2263B34BF4B59D766E39C84E12.webp

工作台文件夹指的是那些当前你特别关注、非常重要、Deadline紧迫的项目。为了和主题文件夹中的「普通项目」区分开,你可以把这些项目单独「拎出来」,从而达到「醒目」和提醒自己的作用。

C0BD40EC741047CF871020B939B0674F.webp

甚至,inbox项目,我都会放在侧边栏,等项目完成后,我就会移除。

90AFEDE74EF74CB6946B6C11AB477FE5.webp

基于上面的4大原则,我的文件管理体系的逻辑非常清晰:

  • 3部分:inbox文件夹,主体文件库,归档库;

  • 4大类:主体文件库分为工作、学习、生活、兴趣爱好;

  • 用杜威十进制编号进行编码,

  • 用小能熊命名规则进行规范命名;

虽然创业的事情很多,要学的东西、处理的文件很多,但是我只用了不到40个文件夹,40G的全部容量,就管理了我实际需要管理的全部文档。操作上简洁,效果上务实。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,达到「物归其类,物放有序」的标准,这是我建立文件夹体系的内在原则。

349BAF20AC9947D5848142BAA67C8A87.webp

而搭建笔记本的具体操作非常简单,现在手把手带你套用以上技巧搭建笔记本体系,只需要3步,按图索骥,立等可取:

  • 第一步,画一张思维导图(推荐软件Xmind),系统梳理一下自己的关注点,了解自己的大脑平时在处理哪些信息,时间花在了哪里?先在思维导图里,对笔记本体系做一个总体规划;

2DEA1694286F445097F2B08CA310FEE5.webp

或者,你也可以用大纲、Excel等自己趁手的工具来做版本控制

8F030C000A2D41BDB36E601F2BED4341.webp

  • 第二步,「照葫芦画瓢」,在电脑文件系统中建立对立的文件夹;

  • 第三步,(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需求来)迭代。笔记本体系不存在完美状态,而是要适合你当下的需求。迭代笔记本体系,而不要希望一劳永逸,追求完美主义。你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、具体问题,通过迭代进行解决。所以,第一步的导图或大纲,你要保留着,做好版本控制。千万不要靠大脑迭代,那样,努力不可积累。

这套系统,有3大优势:

1、自动排列。只要按名称排列,你的文件夹就会有序自动排列。因为,电脑文件夹排序是按照ASCII码排列,先数字,再字母。这也是我为何把杜威数字编号放在最前面的原因;

2、丰俭由人。少到十几个文件夹也不会显得简陋,多到200个文件夹也完全不显得臃肿。我电脑上的全部文档,十几个项目的资料,40个G,用这套文件管理系统,总是觉得刚刚好;

3、可延展性。这个文件管理体系的可延展性非常强。随着你的工作和学习内容的不断积累,文件夹体系会越来越庞大,你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添加子类孙类。

简单总结一下:

我们通过Wikiepedia的唯一分类维度,GTD这个信息处理流程,给自己搭建了一个简洁高效的电脑文件管理体系。再用杜威十进制数字编号和小能熊文件命名规则,让文件夹命名更加清晰。

这么处理完之后,一次设置,终生受用。这套规则的使用范围广泛,本来是我在Evernote知识管理系统中的笔记本分类方法,但是:

  • 也适用于电脑文件夹管理;

  • 还可以用于OmniFocus中的任务管理体系搭建、

  • 以及Anki中的记忆卡片组体系搭建;

用简单的方式,将我们学习的成果管理起来,给自己的外脑建立秩序,战胜混乱。这就是我希望给你带来的价值。